貓著腰縮在中央分隔帶小水溝邊,揮舞著工具一點一點往外艱難地鏟著淤泥,還得忍受著暗溝內飄散出來的陣陣異味,這幾乎是大多數一線養護工人們都有的經驗。然而,即使是這樣用力清理,溝內的淤泥絕大多數仍難以清理到位,原因何在?
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起到排水作用的小水溝極容易淤積沙土,其中橫向排水管、落沙井更是容易堆積沙土、石塊、水泥塊,成為強降雨天氣高速公路路面積水的“罪魁禍首”,引發交通事故,安全隱患很大。而小水溝可用于清理的管道口,寬度僅有5公分,一般的養護工具難以進行清淤,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進行清理,效率低的同時,養護工人長時間作業的安全風險系數也隨之大幅增加。
如何在保護養護工人安全的同時,提高日常養護工作效率?
2023年6月,養護公司坡心管理站向公司申報,將“巧方疏浚清淤”項目列入“紅色工匠工作室”養護作業管理類金點子專項課題進行探索??紤]到改造小水溝蓋板成本過高等現實問題,坡心管理站站長李列,帶領副站長、技術員、養護工,反復研究優化養護方案,盡量減少占道時間,在做好安全警示工作的同時,利用水車、加長洛陽鏟、高壓水槍噴頭、特制半圓鋤頭、落沙池清淤工具進行清淤實驗。
經過系列清淤舉措,水車里的水在高壓泵的作用下,強有力的從出水口噴射出去,立時便將暗溝內的淤泥雜物沖出,高效地為高速公路暢通了“腸道”,有效緩解了強降雨期間路面積水壓力。經過多次工作實踐,證實了該方案能大大提高中央分隔帶小水溝清淤效率,減少養護工作占道時間,不僅節約了養護成本,還極大提高了安全系數。